韩剧网-最新韩剧资讯网


致敬!这9位“00后”名人,个个功勋卓著,每一位都是值得追捧的明星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00后也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主力军,越来越多00后的明星艺人受到追捧。

也有人觉得当下社会十分浮躁,每天新闻媒体都充斥着各种娱乐圈新闻,缺乏正能量。

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些“00后”的名人,他们每一位都是最闪亮的“明星”,个个功勋卓著,每一位都是值得追捧的明星!

一、“开国少将”王扶之(100周岁)

王扶之,1923年9月24日出生于陕西子洲,是伟大的开国少将,至今有100岁高龄。

 

王扶之原本是世代贫苦的农民,身世也十分坎坷。五岁丧母,从小就随爷爷和父亲长大,后来因为家里实在是太过于穷苦,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父亲只好带着一家人背井离乡从陕西子洲去到延安的一家远房亲戚的地主家打工。

也是因此王扶之成了地主家的一个小放牛娃。

稍大些之后,就轮流到附近的一些富裕农家打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父亲求人将王扶之送到一家私塾上了3个月学。

 

12岁王扶之谎称自己有17岁参加了红军,一路跟着部队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64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1998年,75岁的王扶之离职退休。

至今王老将军的身体还算硬朗,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之瑰宝!

二、“中科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101周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在安徽合肥,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的他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今已有101岁的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出身名门,父亲杨武之是有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长期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从小就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杨振宁是家中长子,还有4个弟弟妹妹,4岁认字3000多个,5岁会背《龙文鞭影》,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对理科十分感兴趣。

高二学历就考上了当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之后考取了清华的留美资格,去到美国学习。

 

1956年与同是华裔物理学家的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之一。

杨老身在国外,心系祖国,为祖国的物理发展多次伸出援手,大力促进国内物理教育水平。

2003年底,杨振宁回国定居在清华大学长住,一直担任教授职位。他在多个大学都设立了“特困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023年4月3日,杨振宁获香港大学颁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至今已经101周岁的杨老身体出奇的硬朗,也是国家最伟大科学。

三、“大将夫人”郝冶平(102周岁)

郝治平,1922年出生于河北临漳西南城角村出生于河北临漳西南城角村她与丈夫罗瑞卿相识于抗日战争期间。罗瑞卿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郝冶平也成为了“大将夫人”。

 

1941年,在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罗瑞卿和郝治平相识相知,两人成为了革命伴侣,一起育有了三子五女。

 

他们的八个孩子每一个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儿子是核物理学家,二儿子被授予了大校军衔,三儿子在北京经营了一家大公司担任董事长,大女儿退休前是不对科研所所长,二女儿是核物理学家,最小的女儿成为军医大学的主任医师。

 

2024年,“大将夫人”郝冶平也已经101岁了,祝愿她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健康长寿。

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事业开拓者”王希季(102周岁)

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出生在云南昆明,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是中国空间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创造性地把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

 

1942年,王希季从西南联大毕业进入了兵工厂和发电厂工作,看着当时国内落后的工业条件和技术水平,他萌生了“工业救国”的想法。

1947年,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动力和燃料专业。为他之后推进祖国火箭和卫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原本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

当时他回国的阻力很大,美国政府为了阻止中国优秀留学生人才回国,提出了许多优厚条件。

不少同学都劝他读完博士再回去,有的甚至劝他干脆就留在美国。但他考虑到自己留学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祖国统一了,自然应该回国效力。

1950年春天,他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先是从事大学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人才,之后不断攻关克难,为开拓和发展中国空间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4年,王希季老先生已经102岁,快要103岁了,希望他身体健康

五、“总理秘书”宋平(106周岁)

宋平,原名宋延平1917年4月30日出生在山东莒县,9岁时才上学,但是因为天资聪颖接连跳级,很快就念完了小学和中学,之后去到了北平上学。

 

1934年,宋平进入北京大学农业学院学习,一年之后又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

宋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对胡主席有过慧眼识英雄的伯乐之恩,被媒体称为是“中国政坛最大伯乐”。

 

1992年,75岁的宋平离任退休,到如今已经年满106周岁,祝愿这位长者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六、“船舶设计专家、中科院院士”杨槱(yǒu)(106周岁)

 

杨槱,1917年10月17日出生在北京市,毕业于上海造船学院,是中国船舶设计专家,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不仅在专业上有着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船舶行业的第一位院士。他更是中国船舶业最富盛名的导师,为祖国培养了众多现代船舶人才。

 

杨槱的卓越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本人的学术成就上,更在于他对学生的悉心培养。他培养的学生们不仅成为了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更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中坚力量。他的学生中有黄旭华院士、徐芑南院士、朱英富院士、马志良教授、朱继懋教授等,他们在中国核潜艇、航母、深潜救生艇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船舶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杨槱先生不仅在技术领域有所建树,更是国家事业的关心者。他始终将国家发展、百姓福祉放在心上,为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的倡导者,同时也是第一位应用现代工程经济理论和方法对船舶工程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估的学者,为船舶科技的前沿探索提供了重要经验。

杨槱先生是中国造船科技发展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杰出贡献将永远激励着船舶领域的从业者,为中国船舶工业的繁荣发展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2023年10月17日,杨槱老先生迎来了自己的第106个生日,祝福他身体健康,长长久久。

七、“百岁现代作家”马识途(108周岁)

马识途,本命马千木,1915年1月17日出生在四川忠县(现为重庆忠县),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书法家、诗人。

 

马识途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幼年时,在本家祠堂办的私塾读古书,习语文,深受传统文化浸染,后改读新学。1936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同时开始了文学写作。

因为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所以马识途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都有接触和来往,通过这些经历让他了解了许多民间奇闻异事。

他说:

“我听到了难以想象的奇闻轶事。我才深知那个社会是多么乖谬绝伦,荒唐可笑;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困苦无状而又丰富多彩。”

 

他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有小说、纪实文学、散文等等:《老三姐》、《找红军》、《清江壮歌》、《西游散记》、《夜谭十记》等等。

2010年姜文执导拍摄的电影《让子弹飞》就是改编自马识途的长篇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

2020年7月5日,时年已经105岁高龄的马识途在四川成都发布了自己《封笔告白》宣布封笔。从1945年起至2020年,马识途老先生创作了75年时间,他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倍加崇敬马老这样德高望重、潜心艺术的艺术家。

 

2024年1月,马识途老先生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第109个生日,祝他健康长寿。

八、“开国少将”张力雄(110周岁)

张力雄,1913年11月21日出生在福建上杭县通贤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开国少将之一。

 

1929年,年仅16岁的张力雄就加入了共青团,1955年被授予了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了少将。

在抗战时期,张力雄长期担任最艰苦的工作,带领部队突出重围屡建战功,一生参加过200多次战斗,6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老将军一生戎马,投身革命洒热血,解放后他生活俭朴,豁达随和,和夫人育有八个子女,十分重视对子孙后辈的教育,孩子们也都是靠自己学有所成。各自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到退休,也因努力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等。

 

张力雄老将军虽已百岁高龄,却依旧保持着一颗坚韧不拔的革命心灵。他的一生是忠诚、奉献和拼搏的写照,岁月的洗礼并未消磨掉他那颗火热的初心。

在自己100岁生日那天,张力雄老将军就感慨万千,他说:“自己有幸看到了主席倡导的革命理想世界。”

 

在张力雄老将军的身后,是一段传奇的军旅生涯,是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抗战时期,他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英勇坚守,带领部队多次冲锋陷阵,屡建战功。那段漫长岁月里,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数不胜数,但他总能坚韧地站在战场的最前线。

2023年11月21日,张力雄老将军作为唯一健在的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国将军,在南京迎来了110岁生日。

 

张力雄老将军永远是国家和社会的骄傲,祝愿他长长久久,健健康康。

九、“百岁新四军战士”施平(112周岁)

施平,1911年11月1日出生在云南大姚,曾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党书记,是新中国北京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1926年,年仅15岁的施平就在昆明投身革命,爱学习的他始终把学习放在人生首位,不管是怎样艰苦的环境都坚持学习。

1931年至1934年,他先后在南京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农学院学习,之后在上海做地下学联工作。

 

抗战期间施平加入了新四军,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解放后,他先后担任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任,为教育事业开创了大学体制改革试点的先河。

 

1985年7月,时年74岁的施平离任退休。

施平的嫡孙施一公也是一位名人,1967年出生在河南郑州的他先后于清华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就读。如今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首次解析了人源多囊蛋白1与多囊蛋白2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教育科研工作者。

 

2023年11月,施平老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度过了自己112周岁的生日。

 

施平老先生的人生可谓辉煌而充实,他坚持学习的品质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都为后人树立了崇高榜样。他的生平经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激励着新一代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而努力拼搏。

 

结语:

对这些百岁名人的致敬是对他们不懈奉献的敬意,他们的生命之花迎风而开,经久不凋零。不论是在历史的舞台上还是当下时代的舞台上他们依旧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民族的楷模和时代的见证者。

 

这些百岁名人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他们是国之脊梁,承载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建设、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创造了卓越的成就。

百岁名人的身体健康,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幸福,更是国家的荣幸。他们的长寿不仅象征着个人的坚韧和顽强,更代表了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在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也要感慨他们的一生,感谢他们为国家、为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愿他们的精神力量继续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建设美好未来的动力源泉。

致敬这些国宝级人物,愿他们的长寿成为国家的大运,为我们的社会传递着希望和力量。

此文由 韩剧网-最新韩剧资讯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韩剧资讯 » 致敬!这9位“00后”名人,个个功勋卓著,每一位都是值得追捧的明星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